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乡村产业发展司 > 农产品加工

发展乡村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日期:2019-07-16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打印本页
       编者按“产业兴则乡村兴”。在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居首位,由此可见,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712日,全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本次大会旨在贯彻落实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做大做优乡村产业,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报今日推出“乡村产业振兴在行动”专版,将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验做法及人物事迹分享给大家,供各地参考交流。

  江苏 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质增收

  近年来,江苏把产业兴旺作为关键之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功能拓展、效益增强的新特点。

  一、坚持把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导向。以优质化、品牌化、绿色化为导向,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层次,制定实施了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建设,全省销售额超10亿元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162个。

  二、坚持把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增长点。立足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实施“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加强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535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470亿元,农产品淘宝卖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直接带动200多万农民就业。

  三、坚持把推进主体培育和机制创新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泉。围绕做强大龙头、培育新农人、带领小农户,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36家,家庭农场4.8万家,农民合作社9.9万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在做强大龙头方面,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234家农业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在培育新农人方面,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同时创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203个,吸纳38万人就业;在带领小农户方面,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小农户共享信息资源、抱团带动发展。

  四、坚持把强化农田基础和科技装备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到61%。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试点,启动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建设2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整合农业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建设“苏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信息化率提高到62.4%

  五、坚持把抓好平台搭建和政策扶持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组建江苏乡村振兴产业联盟,成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办公室”,强化组织协调,集聚资源要素;连续3年成功举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加大南京国家农业科创园等园区建设力度,引导乡村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农业企业挂牌上市,对在主板上市、新三板、四板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4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强化用地、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措施落实,支持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黑龙江 瞄准农业强省 构建产业体系

  近年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部署,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坚持质量引领,夯实乡村产业基础

  黑龙江省牢记总书记关于“黑龙江是中华大粮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嘱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牢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推进优质化。二是加快标准化。三是注重科技化。

  坚持绿色导向凸显乡村产业优势

  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保障,着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黑土保护工程;二是实施农业“三减”行动;三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

  坚持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水平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延长产业链。立足“一产抓融合”,把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仅玉米就新增340万吨加工产能,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主要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二是打造多业态。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700个,营业收入65亿元。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初步形成,农村益农信息社实现全覆盖。三是健全利益链。积极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推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和“农民+合作社+企业+品牌”等经营模式,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坚持特色支撑,加快乡村产业培育

  依托黑龙江的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是提升大豆产业;二是扩大鲜食玉米;三是发展蔬菜产业;四是振兴中草药产业。

  坚持主体带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

  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要素资源向乡村聚集。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实施“百村千社万户”示范典型创建活动,全省农民合作社9.7万个,国家级示范社102个,省级示范社570个,家庭农场1.93万个,省级示范场395个。二是打造平台载体。对接推进“百千万”工程、“百大项目”,加快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园区、旅游景区等各类园区建设,每个市县都培育1-2个立县主导产业。三是发展县域经济。根据不同县域类型制定分类政策,精准施策,放大政策效应。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7.2亿元,占全省42.6%